
凌晨的灌江码头被暴雨吞没,六道手电光却刺破雨幕,像六把出鞘的利剑。“洋阳”班组的对讲机里,卞绍洋的嗓音混着雨声炸响:“老规矩,兵分三路!”话音未落,人影已散入风雨——一组查排水系统,二组加固设施设备,三组开展全面检查。安全帽下的脸被雨水浇得发亮,目光却焊死在每一处可能藏匿隐患的角落。这是“洋阳”班组最寻常的夜晚,也是港口安全最坚实的注脚。

“诊疗”火眼金睛
晨会上的“安全三拷问”像每日必修的早课,墙上“隐患歼灭战”的榜单每月必换新面孔。设备员小邱自创的巡检口诀在工友间口耳相传:“维修工本领强,螺丝刀下故障藏;电路图心中装,排查问题不慌张;零部件细检查,新旧更替有章法;紧螺丝不偷懒,松动隐患全剪断”。“洋阳”班组总负责人卞绍洋手机相册里的“病例库”更是一绝:生锈的螺栓、松动的警示牌,连野猫刨开的沟缝隙都被他拍下,整改前后的对比图钉满白板,活像一张张“康复报告”。上半年,45处隐患被他们“号脉截断”,那只总爱钻的猫,都被列入了“重点监护名单”。

风雨中的“钢铁胃”
抢修现场的“洋阳”班组,天生一副消化艰难的“钢铁胃”。寒夜里,他们蜷在提升机进料口的铁壳内,用冻僵的手指抠出堵塞的冻渣;酷暑中,汗水把工服焊成第二层皮肤。“洋阳”班组成员分工明确、配合默契,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发扬“不怕苦、不怕累”码头人精神,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困难任务。年初那场零下的抢修,五小时的鏖战让手套结冰碴,却没人丢下一句怨言—码头上“目标必达”的承诺,从来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烙进骨血的基因。

“百宝箱”与“夜猫”
老卞媳妇总笑骂这群人是“港口夜猫子”。凌晨两点的班组群里,时常跳动着他们发来的巡检照片:一枚脱落的铆钉、一道渗水的裂缝,甚至是一只卡在排水口的拖鞋。他们的工具箱里藏着更朴素的智慧:警示胶带划出“生命禁区”,自制防护壳给岸电箱穿上“铠甲”,门机顶上的防雨布还细心地压了防风石。“五抓”工作法被他们刻进骨髓——提前布阵、五分钟应急、监管无死角、沟通零时差、复盘到针尖。

当晨雾散去,码头上那排反光背心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行走。他们用脚底板丈量每一寸钢轨的体温,用工具箱里的小发明托举起万吨巨轮的安全。在这片机械与浪涛交响的疆域,“洋阳”班组像一道流动的堤坝,沉默,却永远矗立在风雨之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