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聊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
杂交水稻
袁隆平
作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
研发的杂交水稻
让更多人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
杂交水稻不是自己授粉,而是一场精心安排的“科学相亲”,在最佳时机,将“父本”花粉精准投递到“母本”的柱头上,这一过程,直接决定了杂交水稻种子的成功率。

杂交水稻的“父母本”
-母本(不育系水稻):由于细胞质雄性不育(CMS)基因,无法产生可用的花粉,必须依赖外源授粉。
-父本(恢复系水稻):携带育性恢复基因(Rf),能产生大量活性花粉,是杂交制种的“花粉供体”。
但问题是——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,自然状态下花粉不会自己飞很远 ,所以科学家和农民伯伯要当“花粉快递员”,帮它们“拉花粉”!

花粉快递大作战!
选对时间——花粉的“黄金时间”
花粉活性在上午9-11点达到峰值,此时温湿度适宜,授粉成功率最高!如果太早(有露水,湿度大)或者太热(中午高温,会导致花粉失活),花粉就会“偷懒”不干活啦!
人工“摇一摇”——让花粉飞起来!
农民伯伯会用竹竿或绳子轻轻摇晃“父本”水稻,就像摇一棵挂满“花粉粉末”的树!花粉就会像小伞兵一样飘到“母本”水稻身上,完成授粉!
借助“自然快递员”——风!
如果有一点点小风(1-3级),花粉就能飞得更远!但风太大(比如台风)就会把花粉全吹跑,那就糟糕啦!

高科技“花粉快递”
现在,科学家还发明了更厉害的方法:
-无人机授粉:利用无人机产生的气流精准播撒花粉,提高授粉效率!
-电动授粉机:通过高频振动模拟自然风力,均匀传播花粉!

以后,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,“智能花粉快递系统”或将彻底变革杂交水稻制种模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