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2025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“网络安全为人民,网络安全靠人民——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。如今工程项目建设已迈入数字化:智能塔吊、智能安全帽、电子图纸、手机看进度等“数字工具”提升效率的同时,也面临图纸被偷、系统被黑、数据丢失等风险,可能导致工期延误、经济损失。工程项目如何做好网络安全,守好“数字家当”?
给数据“上把锁”:工程核心信息别“裸奔”——从勘察到竣工,让每份资料都“安全到家”
工程项目里的东西都金贵:地质报告、设计图纸、进度计划,这些就像工程的“家底”,一旦被人偷了、改了,麻烦就大了。怎么护好这些“家底”?
资料分好“保密等级”:重要的图纸别谁都能看,比如只有设计师能打开带尺寸的详细图,施工队看简化版就行;工人的考勤数据、工资信息单独存,设密码锁,别和施工进度表混在一起。

传文件走“安全通道”:工地上拍的现场照片、填的日报表,别用微信随便发,用公司专门的加密软件传;电脑里存的图纸,定期备份到U盘或硬盘,万一电脑坏了,资料还能找回来。

定期“大扫除”过期数据:有些老项目的资料放了好几年,早就没用了,及时删掉,省得占地方还不安全;如果要把资料传给外面的公司(比如设计院、监理方),先问清楚对方有没有资质存这些数据,别随便转发。
给网络“装个保安”:工地设备别让人随便连——智能工具好用,但得防着“不速之客”
现在工地越来越智能:塔吊有感应器能报警,摄像头能远程看现场,甚至无人机能航拍进度。这些设备连上网才好用,但也可能被坏人盯上。怎么让智能设备“只听自己人指挥”?
给工地网络设“门禁”:工地的Wi-Fi和办公网络设复杂密码(别用123456!),只有项目部登记过的手机、电脑才能连;陌生设备想联网,系统会自动提醒管理员,确认是“自己人”才放行。

智能设备“看好家”:塔吊上的感应器、大门口的道闸机,这些设备联网后就不管了,定期检查有没有异常——比如突然半夜自动启动、屏幕上跳出奇怪的字,可能是被人远程控制了,赶紧断电检查。

电脑手机“打疫苗”:工地上的办公电脑、管理人员手机,都装杀毒软件,像给设备“打疫苗”;别随便插来历不明的U盘,别点开邮件里不认识的附件(比如标题写“施工进度表”,点开却是病毒)。

人人都是“安全员”:安全意识比技术更管用——别让小疏忽变成大麻烦
网络安全周常说“安全靠人民”,这话在工地特别实在。很多时候不是设备不行,而是人不小心:比如密码写在便利贴上、U盘随便借人、点开了钓鱼链接……这些小习惯可能让之前的防护都白搭。怎么让每个人都当“安全哨兵”?
安全知识“学了有奖励”:项目部的安全知识答题赢日用品,教大家记牢:“陌生链接不点、陌生邮件不回、密码定期换”;新工人进场时,除了安全培训,再加一节“网络安全课”,讲讲工地资料不能随便发朋友圈。

定期“练手”应对突发情况:每季度搞一次“模拟演练”,比如假装图纸被加密打不开了、电脑中病毒了,让大家一起练怎么处理——谁负责断网、谁负责联系技术人员、谁负责从备份里恢复资料,练熟了真出事才不慌。

发现问题“赶紧说”:工地上设个“安全意见箱”,不管是工人还是技术员,发现哪里不对劲(比如电脑突然变慢、有人打听项目机密),随时报告给项目部,让大家都成“安全监督员”。

网络安全不是什么高深的事,就像盖房子要打牢地基——数据锁好、网络看好、人人留心,工程建设才能又快又稳。2025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提醒我们:数字时代,安全和发展就像车的两轮,缺一个都走不远。让我们从每个细节做起,给工程项目穿上“安全衣”,用“稳稳的安全”,盖起更多“放心的工程”!